学术动态

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动态 >> 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 >> 正文

材料学院黄婉霞、施奇武团队在太赫兹生物成像技术领域取得成果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27日      浏览量 :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婉霞教授、施奇武副教授团队在生物技术领域顶级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前瞻性综述文章“THz medical imaging: from in vitro to in vivo”。材料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严芷瑶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朱礼国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施奇武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论文通讯单位。

太赫兹生物成像技术发展趋势图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 THz~10 THz(1 THz=1012 Hz),波长介于30 μm~3000 μm 范围的电磁波。太赫兹波具有非电离性,且大量生物分子在该波段具有指纹特性,因此在生物成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成像被认为是现有医学成像方法的良好补充,国内外在该领域已开展大量探索工作,研究对象从最初的脱水组织到新鲜切片组织,再发展到活体的浅表组织。目前该手段用于临床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是水对太赫兹波强烈吸收导致的活体成像对比度降低。为进一步提高太赫兹活体成像的对比度,包括施奇武副教授所在团队在内的多个课题组提出了太赫兹成像纳米造影剂概念,证实可以通过功能纳米粒子有效提高生物活体太赫兹成像的对比度。文章系统总结了现有太赫兹成像造影剂机理、材料体系,并梳理了面向生物活体成像的太赫兹便携式、高精度成像等系统的发展现状。该综述工作阐述了太赫兹生物成像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为其在未来活体、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路线。

黄婉霞、施奇武团队长期从事材料与太赫兹波交互作用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已经发展了多种可有效提高太赫兹成像对比度的纳米材料,有望促进太赫兹波在生物活体成像和诊断方面的应用。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AF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trends/biotechnology/fulltext/S0167-7799(21)00295-


下一条:2021年度“四川大学十大基础研究进展”

关闭